5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成效及未来举措。随后,5月19日,工信部等九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以创新驱动、市场导向为原则,全面部署科技服务业发展任务,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科技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五个“更加”奠定基础
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魏巍在发布会上用五个“更加”概括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成效:
1.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北京、上海等地出台配套政策,陕西支持“秦创原”平台建设,形成多层次政策支撑。
2.产业规模更加壮大:2019-2023年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年均增长12.3%;202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
3.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建成覆盖全国95%县级以上地区的孵化服务体系,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突破1.1万亿元。
4.支撑作用更加增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672项,孵化器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超30万家。
5.开放合作更加扩大:2024年技术出口额同比增长8.8%,国际技术转移项目总成交额达181.6亿元。
四大举措与六项任务构建高质量发展路径
魏巍指出,工信部将从“推动全面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生态、提升发展环境”四方面发力。具体包括:
·全面发展:聚焦研究开发、技术转移、企业孵化等十大重点领域。
·转型升级:推动科技服务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升级,支持“AI+科技服务”场景应用。
·生态优化:培育专业化机构,强化标准引领,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环境提升:破除区域壁垒,深化国际合作,吸引外资投入。
《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出六项优化生态的举措:
1.培育专业化、市场化服务机构;
2.建设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打造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平台;
3.加强服务质量管理;
4.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加快研制重点领域标准;
5.建设技术经理人队伍,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6.推动产业集聚,引导创新要素聚合。
标准化与金融赋能强化核心支撑
标准化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魏巍强调,工信部将通过健全标准体系、研制重点标准、实施贯标行动,以“施工图”“顶梁柱”“助推器”三步走策略,推动科技服务业标准化发展。
在金融支持方面,工信部火炬中心主任吕先志介绍,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已助企融资5400亿元,并推出“中试险+研发贷”等创新产品。未来将深化“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引导资本投向硬科技领域。
技术市场与孵化器建设打通转化堵点
针对全国技术市场区域壁垒问题,《实施意见》明确将培育统一开放的技术交易生态系统。吕先志表示,将完善技术交易规则,搭建智慧交易平台,强化“机构+标准+人才”服务支撑。
孵化器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累计培育上市企业超5000家。未来,工信部将打造梯度孵化体系,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布局卓越级孵化器,并推动金融协同,壮大“耐心资本”。
北京实践:科技服务业成高质量发展引擎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杨璞介绍,2024年北京科技服务业收入达9377.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7.5%。通过建设标杆孵化器、概念验证平台等,北京已形成高附加值产业协同生态,赋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产业发展。
展望: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生态
魏巍表示,工信部将围绕“建机制、搭平台、壮主体、育市场、优生态”持续发力,加速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实施意见》的出台与发布会的部署形成政策与实践合力,标志着我国科技服务业进入量质并举的新阶段,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面向未来,湖南省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协会与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湖南)将紧密对标《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强化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推动技术交易服务标准化、专业化,并依托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网络,打造中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通过深化“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湖南将持续优化科技服务生态,助力更多“湘字号”科技成果走向全国、链接全球,为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湖南智慧与力量。
(综合自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布会及政策文件)